用户登录LOGIN

尊敬的用户您好!为了能为你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,请先登录!

用户名:
码:
验证吗:
忘记密码?
注册新用户
睡眠——人体生长的营养素

2013-06-14

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生理现象,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。睡眠如同运动和饮食一样,是保证机体的生长发育的"营养要素"。

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把睡眠喻作"大自然最丰盛的菜肴,生命盛筵上的主要营养"是不无道理的。睡眠是大脑神经暂时性休息过程,也是一种保护性抑制。调节睡眠周期的最高司令部是大脑。当抑制过程在大脑皮层广泛扩散到大脑皮层下的神经中枢时,人就进入睡眠状态。睡眠时,脑组织新陈代谢降低,血压降低20毫米汞柱,体温下降1℃,泪腺和唾液腺分泌减少,体内各器官处于休息状态。这对消除大脑神经细胞的疲劳、保护大脑功能、增强人体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都极为有益。

更加重要的是睡眠与促进人体长高的生长激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。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,它能直接作用全身组织细胞,促进组织中蛋白质的合成,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,促进机体生长。它还与骨的生长有关,能促进长骨的软骨细胞增生,加速软骨和骨的生长,使人体长高。

科学家发现,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与少年,只有在睡眠时才有生长激素的分泌,觉醒时无此激素分泌。观察中还发现,测定孩子在睡眠阶段与觉醒时的生长速度两者竟差3倍之多。正常人在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内血中是测不到生长激素的,即使测出,浓度也极低。更为有趣的是,白天生长激素的分泌大多出现在人打瞌睡时。

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,在睡眠和觉醒时都有几次生长激素的分泌,而睡眠较觉醒时分泌要多,且青春期分泌的总量要比青春期前高7.5倍。由此看来,睡眠对保证青少年身体长高至关重要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,入睡时生长激素的分泌更多、更早。白天运动,晚上睡眠时生长激素的分泌较不锻炼者可以高出3倍。

根据睡眠脑电图出现的周期性变化,人有两种睡眠,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,两种睡眠在休息中要多次反复交替出现。生长激素的分泌有明显的节律变化,常出现在慢波睡眠,一般说来,在入睡后30-40分钟,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迅速上升,于1-2小时内达到高峰,随即迅速下降,常在睡眠第3小时下降最低。在以后睡眠时间里还有第二次、第三次升高,但升高的浓度一次比一次低,所以,如果入睡时间推迟,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相应地顺延,睡眠时间少了,生长激素的分泌也将减少。